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如何判斷商標能不能註冊?從分析、檢索到可行性完整指南

如何判斷商標能不能註冊?從分析、檢索到可行性完整指南

創業者在設計 Logo、命名品牌時,往往迫不及待地送件申請商標,卻在審查階段被駁回。
事實上,一位律師在進行「待審商標分析」時,會先做幾個關鍵功課:描述、分類、檢索與風險評估
這篇文章帶你了解律師如何一步步判斷商標是否能註冊成功,以及當發現有近似商標時,還有哪些替代方案。

一、律師分析待審商標註冊時,會先看什麼?

在判斷商標可否註冊前,第一步是確實描述商標的特徵。這能幫助後續比對與檢索更精準。

  • 文字部分: 語言別、中文字義、字型、意象等。
  • 圖形部分: 顏色(彩色或墨色)、構圖與符號(如阿拉伯數字)等。
  • 非文字要素: 若商標是顏色、氣味或聲音,也須以文字描述出足以識別的元素。

小提醒:
在送件前建議備妥清晰圖檔與設計稿,有助於律師在比對相似商標時提高準確性。


二、了解事業目標與市場定位:商標不只是註冊,更是品牌戰略

律師在做商標分析時,不僅聚焦「能不能註冊」,更關心「這個商標能否支持你的品牌五年後的發展」。

(一) 核心業務

了解目前的主力產品與服務,例如:

「經營實體咖啡館,並同步販售自有品牌咖啡豆與周邊商品。」

(二)目標客群

分析消費者輪廓、年齡層與喜好,例如:

「鎖定 25–45 歲城市白領,追求高品質原料與空間體驗。」

(三) 銷售通路

通路不同,商標保護範圍也不同,例如:

「初期以實體門市為主,後期規劃電商與社群導購。」

(四)未來擴展計畫

若客戶有跨境市場(如中國、香港、日本)規劃,律師會提前檢索當地是否已有相同商標,避免日後因名稱重疊而無法使用。


三、商標註冊前案檢索:先查資料庫,才能避開撞名

判斷商標能否註冊的關鍵,就是「有沒有人先註冊過類似的名稱或圖形」。

🔍 主要檢索來源

使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(TIPO)的《商標檢索系統》,包括:

  • 「簡易檢索」:一般使用者可快速比對商標名稱。
  • 「進階檢索」:專業律師或代理人可設定文字、圖形、指定類別等複合條件。

🔎 檢索方法

  1. 文字近似檢索:
    比對中文、英文或外文名稱的讀音與字義,例如 “COCO COFFEE” 與 “KOKO COFFEE” 可能構成混淆。
  2. 圖形近似檢索:
    依照智慧財產局的圖形編碼比對,並可使用「以圖找圖」功能上傳圖檔搜尋相似圖樣。
  3. 市場實際使用檢索:
    律師也會用 Google、Facebook、Instagram、蝦皮等主要電商平台搜尋是否有人實際使用相同名稱。有時雖未註冊,但可能涉及「著名商標」的保護問題。

進階建議:
若有跨國計畫,也可同步查詢海外官方資料庫(如 :J-PlatPat中國商標網),提早布局。


四、商標能不能註冊?律師看三件事就知道

(一)識別性

根據《商標法第29條》,商標必須具「識別性」,也就是消費者能藉此辨認商品或服務來源。

類型說明是否可註冊
獨創性標識憑空創造、既有詞典中不存在的詞彙。例如:不存在於字典中的「Google」。✅ 高
任意性標識雖為既有詞彙,但其原始意義與其所指定之商品/服務完全無關。例如:將「Apple」用作電腦品牌。✅ 高
暗示性標識以隱喻或暗示的方式,間接提示商品或服務的某些特性,需要消費者發揮一定的想像力才能建立連結。例如:衛生棉品牌「靠得住」暗示可靠性。✅ 可
描述性標識直接且明顯地描述商品或服務的品質、功能、用途、產地、成分或其他特性之詞彙。例如:「霜降」用於肉品。⚠️ 弱
通用名稱指某商品或服務的通用、慣用名稱。例如:「TAPAS」用於西班牙餐廳❌ 不可

若屬描述性或通用名稱,原則上不予註冊,除非能證明長期使用已建立「後天識別性」,且應額外提供銷售紀錄、廣告、媒體報導等佐證資料。

(二)商標是否相同或近似

即使商標本身有識別性,但若與他人已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,仍會被駁回(《商標法第30條第1項第10款》)。律師必須協助評估:

  • 外觀: 字型、圖型、結構是否近似。
  • 讀音: 中文或外文念法是否近似。
  • 意象: 是否傳達相同或相關意象。

例如:「LAVIE」與「LA VIE」即使多一空格,也可能被認為近似。

(三) 商品/服務是否同一或類似

商標的混淆風險,不僅看名稱相似,也要看是否使用在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

應提醒,智財局採用的《尼斯分類》「分類號」,只是行政方便的代碼,不代表不同類別之間不會混淆,仍應個案綜合判斷。例如:「化妝品」與「美容服務」雖分屬不同類別,但在實務上仍被視為高度相關。

詳細查詢及判斷方式,可參考智財局下列網站:


五、萬一撞名怎麼辦?四種商標註冊替代方案

若檢索後發現風險偏高,律師通常會建議採取以下對策:

  1. 放棄原案、重新設計
    若高度近似、重疊風險大,建議直接改名或修改設計。
  2. 商標修正
    調整字體、增加圖形或組合標示,提升整體識別性,拉開與前案的差距。
  3. 聲明不專用
    若商標中包含通用詞(例如「咖啡」),可聲明對該部分不主張排他權,仍可保留整體註冊。
  4. 取得並存同意書
    若確定與他人商標共存可行,可與前案權利人協商簽署「並存同意書」。
    不過若兩者完全相同,或易造成消費者誤認,智慧財產局仍可能不予採信。

六、商標註冊,是品牌經營的第一道防線

商標不只是「名字能不能註冊」,更是企業品牌戰略的起點。從命名、設計到檢索,每一步都攸關品牌能否長久累積價值。

若你正在規劃品牌名稱、Logo 或準備送件註冊,不妨讓專業律師協助進行一份完整的商標可行性分析報告,提前避免風險、掌握優勢。